4月11日中午,宁波财经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第231期教学沙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与方法在本部校区南教1-412举行,沙龙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弘文传心教学团队成员叶汝骏老师主讲,人文学院副院长王琦教授主持。本次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叶汝骏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结合角度,指出当前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中存在机械植入清单式罗列缺乏特色等问题,并提出理想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应当遵循量体裁衣大道至简如盐着水知行合一四个原则。随后,重点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思政价值,并以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学经典导读》为例,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课程思政元素的两种方法:主题式建构与情境化教学。在主题式建构方面,介绍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包括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全面变革等。通过多年深耕,《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与阳明文化的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形成了自身特色。在情境化教学方面,叶汝骏借鉴王阳明导之习礼的教学方法,以《礼记投壶》篇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情境化教学方式,通...
4月7日下午,宁波老年大学银领宣讲团的老师们应邀走进我校,现场观摩了思政微课的首场巡讲。巡讲结束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范晓露老师、姜帆老师与老年大学的银领宣讲团一起与现场的200多名学生开展了一场题为共话宣讲路,同筑中国梦的大思政课。 在大思政课创新课堂上,范晓露老师、姜帆老师分别与银领宣讲团的老师们围绕共话宣讲路,同筑中国梦的主题展开交流,并对思政微课巡讲情况进行点评。银领宣讲团的老师们对本次微课巡讲及银青对话的活动组织给与肯定,对巡讲选手的表现纷纷点赞。银领宣讲团的鄂焕成老师表示,青年大学生把一个个宏达的叙事主题与自己的成长、经历相结合,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将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故事串联起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宣讲特色。在守初心话成长环节,宣讲团老师们语重心长,姜敏老师强调青年大学生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实践;俞明钟老师、吕鹏飞老师结合红色故事、经典理论和自身的工作经历,启发大学生要有理想,要重视思想提升等;陈雯老师、张定章老师、陆萍萍老师分享了参与志愿服务,在有为、有乐、有进步的退休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整个大思政课创新课堂上,掌声不断,同学们被宣...
2024年4月9日中午12点在南教1-412举行了第230期教学沙龙,主题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主讲人为象山影视学院播音主持系许莎莎老师,本期沙龙由象山影视学院副院长殷均平主持。 许莎莎老师结合个人参加的2021年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竞赛,对课程选择思路、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模板及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许老师认为,教学内容的普适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是她当年选择此课程参赛的原因;课程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上不可止步于语音的规范性训练,要聚焦学生播、说、诵、演的综合能力;参加教学竞赛选取的五个教学节点,理论、实践教学上充分体现了艺术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挑战性,主动融入了表演、声乐、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资源;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Ubd设计理念和模板进行,并体现一定的课程思政元素。 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创新是参赛的基础,MOOC和SPOC课程资源建设为项目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方法等多元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许老师认为,当前艺术语音发声教学的领域仍然值得深耕,尤其是可以结合课程目前的短板,尝试进行实践教学领域相关的公益推普、展演等,希望能够将基础课程教学推向更加广阔的社会...
4月2日,在宁波财经学院杭州湾校区的恒园劳动教育基地,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迎着和煦的春风泛起金色的波浪,一股浓烈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一群来自宁波科学中学的中学生们和宁财院的大学生正挥舞着锄头,尝试栽种草莓。 这是一堂劳动教育课,也是宁财院与宁波科学中学的学生们共上的一堂思政课。这堂思政课从课外实践到翻转课堂,从栽种草莓到耕读文化,再到粮食安全,这样的思政课让学生们通过做中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品耕读文化悟新质生产力 课程一开始,老师们就让大家在春光明媚的农田里挥汗如雨地当一回农民,我之前从来没种过地,今天体验了一把之后觉得这样的参与很有意义,懂得了农耕的辛苦,农人的不易。宁波科学中学初一3班的陈柔西说。 宁波科学中学的同学们在宁财院杭州湾校区栽种。通讯员供图 栽种结束后,同学们又来到翻转教室,宁财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的老师们早已等待在那里。 同学们,我们的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你们知道是什么梦吗?他毕生的追求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吗? 宁财院吴翠环老师一连串的发问引发同学思考,进一...
4月2日中午,一场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说服传播机制与策略的教学沙龙在我校南教1-312教室圆满举行。本次教学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晓洁老师主讲,姜帆副院长主持,吸引了各分院多位教师现场参与,线上听众也达上限。 王晓洁老师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说服传播机制与策略。她首先介绍了霍夫兰的说服模型,强调了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在态度改变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她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教师在说服过程中的可信性特征,指出教师的专业程度、人格魅力及意图好坏对于思政教育的说服力至关重要。同时,她也强调了学生在说服过程中的主体性,认为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说服、逻辑自洽、内化认同是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在沙龙中,王晓洁老师还结合具体的历史、时政案例,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说服要素及其功能定位。她指出,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素养,同时增强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说服作用;另一方面要多采用开放式、引导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能动性有发挥的平台和空间。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许多教师表示...
3月28日中午,教师发展中心于南教1-412举行了第228期教学沙龙,本次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晓露老师主讲,主题为基于ASSURE模式的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线上线下共计100余位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帆主持。 本次教学沙龙,范晓露老师结合日常教学和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感受,从课程概况、基于ASSURE模式的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范老师详细介绍了ASSURE模式的教学设计,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别从分析学习者、陈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使用媒体资料、要求学习者参与和评价与修正等六个环节展示了该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围绕教学设计,范老师还分享了一些教学体会,如要坚持内容为王,重视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等;要注重特色,重视思政课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和校本化建设等;要巧用技术,灵活运用雨课堂、云班课、数字博物馆等;要注意整体渲染,营造课堂气氛、善用教师魅力等;同时要及时修正,重视教学设计中的学评、自评与他评等。最后,范老师围绕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设计和高校多门思政课之间...
1 月 4 日中午,财富管理学院在南教 1-412 举行主题为数智解码:案例驱动的财务分析课堂实践的教学沙龙。此次沙龙由财管管理学院姚鸟儿老师主讲,来自全校 40 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与研讨。沙龙由王春儿副院长主持。 首先,姚鸟儿老师基于落实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的改革背景,介绍了财务分析课程十余年来三个阶段的建设历程,分享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块划分、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四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案例库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真实案例的融入、多维度教学场景的创建、智慧学习空间的创立、交互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过程评价的完善、学习能力达成度的监测等财务分析课程建设的数智实践过程,以及提出了在技术变革下挑战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探讨了教育新使命、教师新服务的阐释。 随后,老师们就大数据财务分析和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课程建设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数智解码工具赋能教育教学各抒己见。本次沙龙与会老师受益匪浅,并表示有信心战胜课程建设中的困难,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财富管理学院 仲春梅;摄影: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蓝佳奕;审核:财富管理学院 王春儿) 原文网...
1月3日下午,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第222期教学沙龙在南教1-412室举行。本期沙龙以基于真实项目的一线实践现场教学案例探索与反思以望京门遗址修复保护为例为主题,由人文学院副院长王琦主持,鉴文思源讲学团队成员、人文学院曹明博士主讲,来自全校近百名教师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与活动。 曹明以基于真实项目的一线实践现场教学案例探索与反思为主题,结合所授《艺术品修复》浙江省一流实践课程的经验和实例,围绕望京门遗址修复保护项目案例,从学(来自学生的反馈)和教(教师自我反思)二个层面介绍了教学创新的经验和心得。项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反思环节,曹明指出了项目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针对这些问题,与会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分享结束后,参会教师就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
12月28日中午,教师发展中心第219期教学沙龙在南教1-412举行,此次沙龙由艺术设计学院高姝佳老师主讲,主题为多元介入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索,来自全校30位教师参加。沙龙由梁伟老师主持。 高姝佳老师围绕我校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在专业课和通识课开设的情况、现状问题、建设策略以及课程成果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在师资团队方面,依托善思维美教学团队,通过主导与配合、集中与分散、衔接与独立的协作关系,融合师资专业优势,打造公共艺术课程群。在理论素养方面,通过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系统梳理中国精神等方法,注重艺术理论素养提升,加强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惯用的课堂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外,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优化授课与组织形式。在成果应用方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将公共艺术设计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社区美育和城市更新等实际需求中,同时结合社会上的网络媒体的宣传,将成果进行宣传推送,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艺术设计优秀成果的转化应用。 分享结束后,梁伟老师结合教育部2022年11月提出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对深化我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现场老师们也开展了充分...
12月22日中午,教师发展中心第218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内容营销与企业外宣》课程创新探索在南教1-412举行,沙龙由人文学院副院长、以文绘商教学团队负责人王琦主讲,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沙龙由宁波财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以文绘商团队朱凤梅主持。 王琦从语言服务行业变化和翻译的创造性转向引起翻译教学研究的新机遇挑战谈起了《内容营销与企业外宣》课程的首创历程。课程团队从零开始,先后自编校企合作教材、省级新形态教材,出版专著,开展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创新之旅。从2013级至今开展了八轮教学,并根据行业对国际营销外语人才新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改造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经过建设,该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和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本课程的改革成果基础上,团队不断深化产学研,孵化省部级课题多项,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项。 现场教师围绕本课程融新文科、产教融合、课程思政等多重特色于一体的课程创新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撰稿:人文学院 王琦;摄影: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蓝佳奕;审核:人文学院 夏柯) 原文网址: https://www.nbdhyu.edu.cn/rw/show.htm?typ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