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对外汉语教学法Ⅱ》
时间:2023-06-14 09:01 来源:以文绘商教学团队 作者:以文绘商教学团队 点击:次
《对外汉语教学法Ⅱ》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定位与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法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学技能与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课程强调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课程继《对外汉语教学法I》后,强调对外汉语技能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等课程的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增强其语言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国文化以及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使其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强调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 在课程内容上,将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使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法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采取“理论+试讲+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上,基于“理论+试讲+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在理论授课后,主要以具体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等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与借鉴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相应教学计划的编排与课堂试讲授课。同时,课程将借助多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与实际教学,加强其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的训练。 3. 过程化,重成果,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上,坚持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试讲以及教学实践。将评价过程渗透到学期内学生课内外学习实践的全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划分,《对外汉语教学法II》主要覆盖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语言技能的教学,设置为听力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阅读技能训练、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课堂教学技能(综合课)与教师素质培养等五个部分,共5个单元。周2学时,共32学时。各单元的学时分配如下:
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上,课程主要采用“学堂在线+雨课堂”的模式,课程选取“学堂在线”平台上暨南大学蔡丽副教授的《华文趣味教学法》(KC000155)为线上资源,通过“雨课堂”提前在线推送预习课件、公告布置MOOC学习等。课堂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教学主题精心设计,并拆分为3-4个知识点,以任务式教学,配合雨课堂即时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课后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作业及批改反馈。课程采用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借助丰富的教学设备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创新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具体设计如下图。 ![]()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包括听力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阅读技能教学、写作技能教学以及汉语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师素质培养等语言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能针对汉语的特征和教学对象,科学地设置课型,更好地选择、分析、利用教材,设计好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授课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的训练。此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汉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听力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阅读技能训练、汉语书面与表达训练、汉语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师素质培养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听力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阅读技能训练、汉语书面与表达训练与汉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各种方法; (2) 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的相关知识; (3)掌握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需求的应用性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汉语听力技能、口语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综合技能等语言技能课的教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汉语,增强语言自信、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4)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部分课程分单元标准
第五部分课程考核评价 一、考核总体方案: 课程总体采取过程化考核(占60%)和期末考试(占40%)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试卷题型丰富,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教案设计等六个部分,综合考查学生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过程化考核包含学生在线品平台学习情况、理论性知识考查、实践性知识考查、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 二、平时考核要求: 平时考核包含学生学习成果完成情况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参与情况评价。具体过程化考核明细如下图。 ![]() 2.实践性知识考查(占平时20%):包括教学方案设计、课堂说课、试讲实践等。 3.MOOC平台在线学习(占平时20%):学堂在线平台《华文趣味教学法》学习情况。 4.课堂表现(占平时10%):出勤,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三、期末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 第六部分课程教学资源与保障 一、课程资源: 1、文字教学资源 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徐子亮,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彭增安,陈光磊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 陈昌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edu.cn/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http://ccl.pku.edu.cn/ 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http://bcc.blcu.edu.cn/ 二、教学保障: 1.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留学生,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目前,专业已与浙江工商学学留学生部、宁波老外滩文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唐元汉语等多家校企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与资源。 2.课程师资 课程由拥有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任教。任课教师专业背景过硬、教学能力较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 (责任编辑:) |
- 上一篇:【课程建设】《对外汉语教学法I》
- 下一篇:【课堂活动】《高级英语》情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