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类省部级A类及以上获奖近4 0 项 本团队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等省部级A类及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 近4 0 项。 分别为国家级A类电子商务竞赛获三等奖6项;省部级A类:电子商务竞赛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互联网+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挑战杯竞赛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如下表所示。 表:指导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案例类省A类获奖项目信息表 序号 竞赛项目 获奖等级 项目类别 学年学期 竞赛类别 指导教师 学生负责人 1 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三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2013-2014-2 A 赵京芳 朱哲晖 2 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一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2014-2015-2 A 赵京芳 陈豪 马银琦 3 一等奖 2014-2015-2 A 赵京芳 徐萍 刘欢铭 4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2015-2016-1 A 赵京芳 徐萍 刘欢铭 5 三等奖 2015-2016-1 A 赵京芳 陈豪 马银琦 6 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一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2015-2016-2 A 赵京芳 赓金洲 鲁群峰 7 一等奖 2015-2016-2 A 赵京芳 赵迎军 沈晨晴 8 二等奖 2015-20...
《 设计快速表现技法 》 课程团队: 朱振强 陈文颖 张扬 《设计快速表现技法》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以工业产品快速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此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设计表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绘图工具表现产品的透视、轮廓、明暗关系和基本结构的设计能力。 课程遵照知识学习的规律,采用全流程设计训练实例驱动的学与练结合的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课程知识内容共分成九个章节,从基础开始逐步递进、层层深入。逐步增加知识和能力的难度和综合度,教学内容包括:1手绘基础知识学习、2透视原理学习、3造型特征变化与型体空间关系、4产品型体构造方法、5型体空间变换与投影、6手绘色彩表达基...
设计快速表现技法 1、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历程 设计快速表现技法这门课从2015年到2023年,历经7轮建设周期,经历了培养方案的修改,课程经历了合格课程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再到线上线下金课建设,2019年完成课程标准化建设,2020年在课程教学中实施了课程标准化授课。2020年课程获批校级重点金课建设项目。至2023年6月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建设中。 2、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任务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的系列教学工作就是持续课程改革建设主要的目标。着重解决几个问题。1、学生普遍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由于是大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转化的效果不理想,需要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多运用真实产品案例分析讲解,反复运用简单手绘训练模型引导强化。2、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分化问题。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自身的潜质和努力程度会导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情产生分化,教师需要通过阶段考核排摸实际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辅导,激发低层次学生学习的动力,拓宽高层次学生的学习广度和能力提升路径;3、课程手绘能力所需训练量与学生课业负担的矛盾。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与能力目标达成需大量...
《设计模型与制作》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开设于2012年,至今(2022)已开课11轮,通过多年的教学开展和制作积累,课程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动手实践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模型实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以及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达到劳动教育、人文精神、美学素养和工匠精神的素质,实现育人、育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短期作用是支撑学生课程作业模型的制作、比赛、科创及毕设的模型制作,长期的价值在于形成学生对模型制作的兴趣,把模型制作作为个人发展的事业,以及通过模型制作强化对设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提升个人的产品设计水平。 目前课程主要开设陶泥制作、木工制作、FDM或SLA3D打印制作、激光切割模型制作等项目,涉及的设备与工艺包括锯、钻、磨、车、铣、激光切割、3D打...
课程从2012年开始开展了实验室建设、合格课程建设、优质课程建设等建设项目,均验收合格,实现了课程内涵建设的目标。2020年后,围绕2021.5申报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校级重点教改一项,2022年6月申报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针对一流课程建设的质量要求,课程团队积极建设课程的资源与实践的项目,陆续开展云教材撰写、课程微课制作、实践指导书编写、课程质量监测等工作,逐渐加深课程深度、提高课程的质量。...
课程与浙江和峰堂文化艺术公司达成长期产教融合合作机制,企业导师进课堂,将企业课题引入课堂,以企业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起点,增加了实践的社会真实度;老师带队下企业,在企业开展制作实践,利用企业的平台、资源与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接近行业的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课程也与其他合作单位协调,将企业导师、技术引入课堂,丰富课程师资与技术的资源,从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围绕学生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人文艺术修养、专业技能等几方面,课程积极开拓学生实践内容与内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程内的实践,课程共64学时,全部为实践学时,分4个实践项目,分别为陶泥模型、木工模型、3D打印模型以及综合设计制作大模型制作,由浅入深,逐步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二是课外实践,课外时间主要为根据企业项目、创新创业以及商业集市项目的需要,与课程相结合,大部分在课下完成。课外实践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行业动态,有利于激发学生以成果为导向的制作热情,与课内实践优势互补,组成课程的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