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第161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在南教1-312开展,由思行慧心教学团队钱晓蕾老师主讲,线上+线下16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钱老师从课程特点、发展历程、教学实践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创新实践情况。钱老师结合05方案实施,根据学科范围覆盖广、与个体实践联系紧密等课程特点,从构建微平台、打造微课堂、设计微项目、探索微评价等环节分享了课程团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过程,并结合不同专业开展了沉浸式案例式等教学创新实践。现场教师就混合式教学认知的再深化、共性与个性及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在学校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主题沙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团队期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跨专业、跨学科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钱晓蕾,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9日,第160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创新实践在数智课堂实验区312开展,由以文绘商教学团队楼沁沁老师主讲,线上+线下80余位教师参加。 楼老师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并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提出了符合我校学情教情的多层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她将外语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定位为媒介工具,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找寻专业知识传授、外语水平提高和学生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设计听、说、读、写四环节、不同能力层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浸润式授课环境构建、个人-小组成果汇报、国际新闻素材分享及学习笔记摘录等教学环节中逐渐掌握专业知识。现场,楼老师运用雨课堂进行了投票、弹幕、随机点名等互动活动,让线上线下参会教师各抒己见,并就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区分、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问题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 (撰稿:工商管理学院 楼沁沁,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2022年11月28日下午,团队熊兢老师的在杭州湾校区HKC1203开展教学。 本次课的主题是从善如登,知性合一道德的思与辩,熊老师通过讲授+情境模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规范道德行为 锤炼道德品格。课上,熊老师围绕道德之思与道德之辩两条线索,讲授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理论,以见义勇为可不可为到如何为的辩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知与判断;现场与全国道德模范崔译文进行连线对话,组织学生开展情境剧《循环》,进一步深化了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本质和原则的深刻理解。 本堂课教学逻辑清晰,思与辩相交融,实时连线教材中模范人物现身说法,达到了激发青年大学生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目标。熊老师表示,后续课程教学中将继续用理论指导实践,挖掘大学生关注的榜样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理论。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兢,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赟;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3日,知者创物教学团队张扬老师的《产品创新设计》在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程的主要形式为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张老师围绕厨房数智产品设计和服务乡村振兴产品设计两大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第一阶段的创新设计实践展示。各小组以厨具套装家用泡菜机听溪亭深溪村导视系统等设计作品为例,从设计背景、使用人群、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汇报;学生评委、校内外导师则分别从产品服务的设计思路、材料选择、适用对象等方面提出疑问和建议,帮助各组同学在交流思辨中不断完善作品设计。 本堂课采用学生分组汇报-学生评委提问-校内外导师点评-总结反思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同学们的设计实践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指导意见,对强化团队合作、拓宽学生设计视野提供了有效支撑。 后续,张老师表示课程还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导师的合作,以社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在设计中不断打破常规,探索新事物。 (撰稿:艺术设计学院 张扬,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唐威;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3日中午,第157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以《大宗商品概论》为例在数智课堂实验区312开展,由丝路大宗投资教学团队林书平老师主讲,线上+线下70余位教师参加。 林老师从课程背景、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宗商品概论》课程的林书平产教融合教学过程。他介绍到,《大宗商品概论》作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的先导课程,首要考虑到学生专业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引入了真实企业案例,引导学生在成果汇报中掌握基础理论;常态化邀请了企业导师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企业交易的真实状态;定期组织了学生外出企业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了解该专业的现状与前景。现场教师就产教融合课程的达成指标、持续性邀请企业导师入课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撰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林书平,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18日,第156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准则逻辑引领、记忆口诀设计构建引人入胜的会计课堂基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南教1-312开展,由立信启智财税教学团队负责人李政老师主讲,线上+线下80余位教师参加。 李老师从引人入胜课堂的内涵表现、构建方式及实践范例三个层面,分享了《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创新探索历程。他认为,引人入胜的课堂是受学生喜欢的金课,并以此提出了四步构建法,分别就先声夺人的教学开...
11月17日上午,知者创物教学团队朱振强老师的《设计快速表现技法》在本部校区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哈罗电动车造型表达训练,朱老师采用理论讲授-项目示范-助教指导-集中点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造型产品的型体结构分析与表达。课上,朱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动车产品为训练项目,通过分析电动车产品的复杂结构造型,引导学生将产品拆解成不同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在学长助教指导下完成三视图绘制;利用实时投影进行示范绘制,对学生作业进行集中点评,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线条及空间透视的综合应用与表达。 本次课实时共享手绘表达过程,引入优秀学长的学习经验,促进了学生对设计课程的认识和实践。在后续课程建设中,朱老师表示将持续完善训练项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撰稿:艺术设计学院 朱振强,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唐威;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2022年11月17日,第154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跨学科教学有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艺术品科技保护检测与技术》为例在南教1-312开展,由鉴文思源教学团队负责人方世强老师主讲,线上+线下90余位教师参加。 方老师从《艺术品科技检测与保护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思政三个方面出发,分享了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心得。他认为,跨学科课程案例的挖掘首要考虑学生群体特征及教师个人专长,要熟悉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合理地将知识点融入到课程案例中;还可结合学业导师工作,将个人科研设想融合教学实践内容,以引导为主,从简单到复杂、从显性到隐性,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实践操作能力;并融入多元化的思政元素,缓解跨学科课程教学中复杂、无趣、难以理解等现象。方老师就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数字技术支持等问题与现场教师深入交流研讨。 (撰稿:人文学院 方世强,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2022年11月16日下午,丝路大宗投资教学团队林珊珊老师的《国际金融》在本部校区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远期交易与国际金融投资,林老师采用案例导入+讲解推演+专家分享+实践练习的双语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国际金融投资方式的理论与应用。课上,林老师通过介绍案例美国投资者国内外不同的投资方式引入本次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推导国际金融投资中的抵补利差、抵补利率平价及非抵补利率平价过程;实时连线校外投资专家,对金融资产-债券真实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国际金融投资方式的应用实践。 该课程有机融合移动教学工具应用,实时呈现学习成果,有效提升了课堂效能。林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丰富教学形式,不断完善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贯穿课程知识点,提升学生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能力。 (撰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林珊珊,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唐威;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2022年11月11日下午,数字影像表现教学团队郦齐老师主讲的《传播学概论》在本部校区的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为大众传播媒介理论,郦老师采用案例导入+理论讲授+慕课资源补充的形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大众传媒制度的本质。课上,郦老师以拟态环境理论及其相关案例为先导材料,分段式引入乔姆斯基过滤器理论的慕课视频资源,通过解构西方媒体把关机制,解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传媒理论,引导学生掌握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机制、媒介制度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传媒制度的理解和认可。 本次课程适时切入社会热点话题,灵活应用慕课资源,为更多同类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慕课资源本地化提供了经验借鉴。郦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传播学课程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撰稿:象山学院 郦齐,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唐威;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