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上午,数智信息教学团队邱晓龙老师主讲的《应用统计学》在本部校区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程内容为有关GDP的那些事,邱老师采用团队授课模式开展理论讲授和实操演练,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课上,邱老师讲授统计原理、操作分析软件、解读分析数据,让学生逐步理解应用统计分析过程;实时连线宁波市统计局专家余盛盈老师,为学生们重点介绍GDP数据的内涵及经济数据搜集、汇总、审核、发布等流程的基本规范,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实务;协同团队教师王聚丰教授分享学科竞赛经验,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应用实践。 本次课引进行业专家的案例分析、协同团队教师的竞赛指导,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为数据分析专业学生深入了解统计实务提供了条件。邱老师表示,后续将继续探索团队式协作的课程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应用综合能力。 (撰稿:金融与信息学院 邱晓龙,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李晓文)...
校长王云儿(中)、副校长李羽(右)出席联盟第一次理事会会议 12月9日,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二届新商科人才培养论坛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联合指导,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承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我校作为该联盟主发起单位之一,设立分会场,王云儿校长、李羽副校长出席联盟成立仪式,有关部门、分院负责人和130余位教师参加论坛活动。 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由我校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四校发起成立,目前联盟成员高校包括四家发起高校及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商学院、铜陵学院等9所长三角三省一市财经类高校。2020年,为积极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增强区域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我校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共同发起,在2020 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举办了首届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长三角论坛,并提出了联盟成立的倡议。 在本次联盟成立仪式上,联盟各成员高校代表审议通过联盟章程、理事会名单及秘书处名单;明确联盟成立后,各成员高校将围绕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本着优势互补...
生命就如这片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片树叶,都可以拥有独一无二的美昨日,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课堂里,一群听障孩子和来自宁波财经学院的大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特别的生命教育课。 生命从哪里来?宁波财经学院《生命与幸福》课程主讲老师姜帆手持一片美丽的落叶,围绕经典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讲述和互动,传递正向生命价值观,同时引导孩子们制作我的生命小书,在生命的对照和反思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听障孩子们通过手语、绘画、笔谈等形式,向授课老师、大学生们吐露心声,表达了他们对于成长的困惑、人生的态度。 在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农场里,另一群大学生们正领着特教中心的孩子们拔甘蔗,搜集甘蔗叶,他们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做一幅独一无二的甘蔗叶画。 运用大思政课思维,把思政教育、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有机融合,从多个维度帮助特殊儿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连接。姜帆说,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模式引入特教学校的课堂,是一次普特融合教育教学创新,也是一次普特教师共同坚守教育初心、实践教育发展的有益的尝试。这种做法既能够助力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提高他们...
12月2日,第162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基于OBE理念的影视类课程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以《视听语言》课程为例在南教1-312开展,由数字影像表现教学团队胡雪瑾老师主讲,线上+线下70余位教师参加。 胡老师在《视听语言》课程设计中基于OBE理念,逆向整合课程知识点,重新优化内容模块,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及工具,完善考核评价方案;并围绕影视创作能力培养的目标,引进优质慕课资源补充理论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的项目实践,强化学生的团队互助、协作训练;依托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指导学生完成多类型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解决了学生实践难应用难提升难三大问题。现场教师围绕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动设计、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撰稿:象山影视学院 胡雪瑾,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2月1日,第161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在南教1-312开展,由思行慧心教学团队钱晓蕾老师主讲,线上+线下16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钱老师从课程特点、发展历程、教学实践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创新实践情况。钱老师结合05方案实施,根据学科范围覆盖广、与个体实践联系紧密等课程特点,从构建微平台、打造微课堂、设计微项目、探索微评价等环节分享了课程团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过程,并结合不同专业开展了沉浸式案例式等教学创新实践。现场教师就混合式教学认知的再深化、共性与个性及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在学校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主题沙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团队期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跨专业、跨学科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钱晓蕾,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9日,第160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创新实践在数智课堂实验区312开展,由以文绘商教学团队楼沁沁老师主讲,线上+线下80余位教师参加。 楼老师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并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提出了符合我校学情教情的多层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她将外语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定位为媒介工具,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找寻专业知识传授、外语水平提高和学生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设计听、说、读、写四环节、不同能力层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浸润式授课环境构建、个人-小组成果汇报、国际新闻素材分享及学习笔记摘录等教学环节中逐渐掌握专业知识。现场,楼老师运用雨课堂进行了投票、弹幕、随机点名等互动活动,让线上线下参会教师各抒己见,并就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区分、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问题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 (撰稿:工商管理学院 楼沁沁,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2022年11月28日下午,团队熊兢老师的在杭州湾校区HKC1203开展教学。 本次课的主题是从善如登,知性合一道德的思与辩,熊老师通过讲授+情境模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规范道德行为 锤炼道德品格。课上,熊老师围绕道德之思与道德之辩两条线索,讲授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理论,以见义勇为可不可为到如何为的辩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知与判断;现场与全国道德模范崔译文进行连线对话,组织学生开展情境剧《循环》,进一步深化了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本质和原则的深刻理解。 本堂课教学逻辑清晰,思与辩相交融,实时连线教材中模范人物现身说法,达到了激发青年大学生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目标。熊老师表示,后续课程教学中将继续用理论指导实践,挖掘大学生关注的榜样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理论。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兢,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赟;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3日,知者创物教学团队张扬老师的《产品创新设计》在创新教学观摩空间开展教学。 本次课程的主要形式为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张老师围绕厨房数智产品设计和服务乡村振兴产品设计两大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第一阶段的创新设计实践展示。各小组以厨具套装家用泡菜机听溪亭深溪村导视系统等设计作品为例,从设计背景、使用人群、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汇报;学生评委、校内外导师则分别从产品服务的设计思路、材料选择、适用对象等方面提出疑问和建议,帮助各组同学在交流思辨中不断完善作品设计。 本堂课采用学生分组汇报-学生评委提问-校内外导师点评-总结反思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同学们的设计实践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指导意见,对强化团队合作、拓宽学生设计视野提供了有效支撑。 后续,张老师表示课程还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导师的合作,以社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在设计中不断打破常规,探索新事物。 (撰稿:艺术设计学院 张扬,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唐威;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11月23日中午,第157期教学创新主题沙龙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以《大宗商品概论》为例在数智课堂实验区312开展,由丝路大宗投资教学团队林书平老师主讲,线上+线下70余位教师参加。 林老师从课程背景、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宗商品概论》课程的林书平产教融合教学过程。他介绍到,《大宗商品概论》作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的先导课程,首要考虑到学生专业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引入了真实企业案例,引导学生在成果汇报中掌握基础理论;常态化邀请了企业导师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企业交易的真实状态;定期组织了学生外出企业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了解该专业的现状与前景。现场教师就产教融合课程的达成指标、持续性邀请企业导师入课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撰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林书平,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施晓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陈芳颖;审核: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李晓文)...
近日,由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22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获奖名单揭晓,人文学院朱计峰、张羽、杨艳老师组成的团队继获得省赛特等奖后再获佳绩,斩获大学英语组全国特等奖,同时,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悉,该成果系人文学院扎实推进三进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人文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与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参赛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行,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撰稿:人文学院 朱计峰、张羽;审核:人文学院 王琦)...